Forward:前向轨迹
Backward:后向轨迹
Vertical motion:这里表示模型在计算中应该使用的垂直运动方法类型。对于大多数模拟,选择默认的“模型垂直速度”(Model vertical velocity),它将使用气象数据中的垂直速度场。其他选项包括等压(恒压面)和等熵(恒势温面)。
Start time(UTC):要改为北京时间UTC+8
Total run time (hours):依据所研究物种的光化学年龄,来选择前推、后推轨迹时间。有24、36、48、72h等,可查看相关文献。
Number of days to calculate trajectory frequencies:指定从上面指定的开始时间开始运行轨迹的总天数。
Trajectory frequency grid resolution:轨迹频率网格分辨率,我一般选择0.25deg。
Trajectory starting interval:轨迹间隔时间。按照你的需求来
Automatic mid-boundary layer height?Will override selections below:如果选择“是”,模型将从气象数据集中确定混合(边界层)层的高度,然后将起始高度设置为混合层高度的一半。如果设置为Yes,则所有低于此设置的高度设置将被忽略。也就说下面的Level 1 height这个选项就没有意义了。比如选项计算轨迹高度为500,有些地区的边界层高度在某些特定的地点和时间,是低于500的。所以这个选择也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。
Level 1 height:起始模拟高度。
一般默认,看自己需求
二、用Meteoinfomap做聚类分析和PSCF分析
1、在hysplit上下载的气象轨迹数据,文件前缀是tdump开头的。
2、由于hysplit最多能跑7天,因此对于超过7天的轨迹数据,先选中全部tdump文件转换为TGS文件(convert to TGS files)——将所有的文件转换为一个TGS(join TGS files,注意加上“.tgs”后缀)——将TGS文件转换为shp格式,就可以打开了(convert to shape files)
3、要做PSCF分析,就得添加数据。Add data to trajectory。
4、后面就按照软件上的顺序做轨迹聚类分析和PSC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