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75|回复: 0

硅片跌价,三年来首见

[复制链接]

4

主题

8

帖子

16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6
发表于 2023-3-25 18:55:3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硅片的跌价风暴。
半导体硅片市场出现长约客户要求延后拉货之际,现货价近期开始领跌,是疫情爆发三年多来首见,跌价风暴从 6 英寸、8 英寸一路蔓延至 12 英寸。
硅片为台积电、英特尔、三星、联电等晶圆厂生产必备原料,是观察半导体景气动态的关键指标,尤其现货价更是贴近当下市况,比合约价更能第一时间反映市场动态。
针对市场变化,环球晶拥有高比例长约,该公司表示合约价不变,对客户的支持是在交期方面帮忙,现货价则由市场供需决定。
台胜科也拥有不少长约,该公司指出,今年上半年可能稍辛苦一点,但预期下半年将恢复正常。 合晶则说,8 英寸硅片价格持稳,部分配合客户拿货节奏调整; 6 英寸产品配合客户进行库存调节,首季相关出货量估计将小幅减少。
现阶段硅片现货报价,业界有些是三个月、大部分是六个月更新一次。 硅片厂坦言,接受现货价调整,因为现在要先求卖得动。
不具名的业者透露,在升息、通膨等因素影响下,市场终端需求缩手,去年第四季度传出硅片现货价开始松动,近期则开始降价,为疫情爆发三年多来首见。
也有硅片厂表示,现在能见度偏弱,二线客户受市况影响比一线厂大,在同意延迟部分拉货之后,客户全年是否真的可以拿足约定数量仍待观察。
据了解,在需求相对最弱的 6 英寸硅片,本季现货价约下跌个位数百分比; 至于 8 英寸硅片,有现货价微幅下跌的品项,也有因为持续供不应求而小涨的品项,平均而言变化不大。12 英寸硅片现货报价相对最稳,但业者不讳言,已有客户要求降价,双方正协商中。
硅片业者透露,去年第四季度客户产能利用率就明显降低,现在客户库存堆高情况实属严峻,势必进行库存调节; 存储器端减产、砍资本支出的情形已不用多说,甚至有晶圆代工厂部分硅片库存水位已高达五、六个月,等于是「多到满出来」,当然不愿再拉货甚至要求砍价。
硅片现货价转跌之际,合约价则尚未松动,但已有客户陆续提出要求延后拉货的状况,将原订上半年拉货量延至下半年履约。
业者指出,后续长约履约状况与长约价走势,将是左右硅片厂今年营运的关键,若长约价格能守住、客户也在后续补足拉货量,相关厂商还仍有机会力拼营运增长。
硅片价格的下跌,体现出下游产业链条市场需求的疲软,特别是 IC 设计和晶圆代工,会直接影响硅片销售情况。

IC 设计订单量下滑

面对半导体库存修正潮,目前包括 PC、手机与其他消费性电子应用,都还没见到明显回春迹象。综合多家 IC 设计公司的看法,从供应链的角度,今年笔电市场可能继续衰退,手机客户提供的市场预估也偏保守,消费性电子订单需求依然疲弱,有公司直言:「现在几乎没有订单能见度可言。」
这意味从微控制器(MCU)、电源管理、手机芯片等各项台厂擅长的 IC 设计领域接单状况都不佳。 第一季度本来就是传统淡季,如今市场需求不振、库存仍待去化,业界评估,本季营运可能面临淡季中的淡季。
IC 设计公司不讳言,现在库存虽然持续去化,但速度还是慢,目前最乐观的状况是市况本季落底,第二季度开始逐渐回升,但大环境变化仍大,现在谁也说不准,只能边走边看。
IC 设计公司指出,今年整体笔电市场规模必然是下滑,至于会继续下滑多少,目前业界看法不一,有人乐观评估仅衰退个位数百分比,但也有人认为将减少约一成。 如果从消费性或商用笔电来看,目前两者的市况都差不多。
也有手机供应链相关 IC 设计公司提到,现在几乎没有订单能见度,有些 IC 的拉货量有稍微增加,但是价格掉得非常惨,对于今年的手机市况只能保守看待,甚至到第三季度都还不见得可以明显复苏。

晶圆代工恐现价格战

三星上季芯片事业获利重摔超过九成,但与台积电竞争的晶圆制造事业上季和去年全年营收却创新高,去年获利也有所增长,反映先进制程产能扩大,客户和应用领域也更加分散。
不过,三星坦言,本季难逃产业库存调整压力,将使得晶圆代工业务产能利用率开始下降,业界忧心,三星恐发动降价抢单战术,不利台积电、联电等台厂。
业界分析,近期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普遍下滑,联电产能利用率更由先前满载盛况转为下探七成左右,并传出有厂商部分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仅剩五成,但台积电、联电都坚守价格,台积电今年更涨价 6%,联电则预期本季产品均价(ASP)持平。
在终端需求不佳、晶圆双雄价格却很硬的现况下,三星若降价抢单,对正面对庞大库存压力、不愿付出更多制造成本的 IC 设计业者与整合元件(IDM)厂而言很有吸引力,三星不仅可藉此填补产能空缺,也有助提高市占率。
三星并未提供其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相关数据与报价动态,仅透露产业库存调整,导致晶圆代工业务产能利用率开始下降,但仍预期下半年来自车用与高速运算需求将带来复苏,将以第二代 3nm 制程的产品竞争力,赢得新客户,并已成立先进封装团队支持晶圆代工业务所需。

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(ID:ICVIEWS)综合
*声明:本文系原作者创作。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,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,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,如有异议,请联系后台。

更多内容阅读⬇
如何评价梁孟松?
Jim Keller 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?
中国有哪些比较厉害的半导体公司?
关注@半导体产业纵横、赞同、喜欢、收藏三连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